期刊简介
本杂志介绍国内最新神经外科进展和一般情况。可在邮局订阅,也可邮寄汇款至本编辑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122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459/R
邮发代号: 46-21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122X
- 国内刊号:44-1459/R
- 出版周期:月刊
-
静脉侧支回流在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病中的作用(附89例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侧支回流在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病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9例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病人采用经颈动脉溶栓、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连续溶栓等治疗方法,同时辅以全身抗凝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和侧支循环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颅内压均明显下降,DSA示残留静脉窦有回流63例,海绵窦代偿性引流75例,椎静脉丛引流35例,头皮静脉代偿引流14例.结论血管内溶栓和抗凝是治疗脑静脉血栓较为可靠和安全的方法;......
作者:王君;李宝民;李生;曹向宇;刘新峰;马玉栋;张阿兰 刊期: 2006- 07
-
闩部周围区域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和评价闩部周围区域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位于闩部周围区域的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MRI资料和手术治疗.病灶位于延髓3例,第1颈髓2例.结果病灶均全切除,术后无死亡,4例神经功能改善,1例加重者在术后2个月完全恢复正常.平均随访12个月,病变无复发.结论在准确判读MRI所显示病变的前提下,采用显微手术切除闩部周围高危区域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黄理金;漆松涛;冯文峰;彭林 刊期: 2006- 07
-
脑静脉血栓病人的死亡因素分析(附5例分析)
目的分析脑静脉血栓(CVT)病人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36例CVT病人中5例死亡病例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经过及死亡原因.结果病死率为3.7%.2例在急性期死亡,3例在慢性期死亡.直接死亡因素均为脑疝;间接死亡因素为颅内多发性出血和多个部位的脑静脉血栓形成,死亡组(3.20±0.84)支静脉受累,存活组(2.09±1.00)支静脉受累(P=0.016).而性别、年龄、确诊时间、癫癎......
作者:须瑞;蒲传强;田成林;杨飞;黄旭升;吴卫平 刊期: 2006- 07
-
超声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附29例分析)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导航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采用实时超声影像引导病变定位,指引手术路径选择,并动态了解病变位置的变化情况、手术切除程度.蛛网膜囊肿6例,脑膜瘤1例,动静脉畸形2例,胶质瘤2例,转移瘤5例,脑内血肿8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4例,脑脓肿1例.结果所有病变均得到全切,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神经功能保存完好,无额外的神经功能损害和手术并发症.结论术中超声导航......
作者:杨立斌;顾建文;匡永勤;杨文涛;郎志刚;杨涛;张修忠;周虎田 刊期: 2006- 07
-
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在癫癎外科的应用(附29例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置入术在临床的应用时机、方法,评估颅内电极脑电图(i-EEG)技术在癫癎外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难治性癫癎病例,在参考非侵入性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采用颅内电极置入、长程脑电图监测技术进行可能的致癎区定位.结合术后癫癎控制情况和随访记录,综合分析i-EEG在术前评估中的作用.结果联合置入深部电极和硬膜下条状皮质电极14例,其中深部电极置入双侧海马10例,双侧海马-杏仁核4例;......
作者:李云林;凌至培;王慧;刘兴洲;栾国明 刊期: 2006- 07
-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瘤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瘤(SPNE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5例SPNET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结局.行急诊手术2例,常规手术3例;术后3例行全脑放疗,2例联合化疗.结果颅内病灶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随访4~18个月,死亡1例,2例无病情进展,2例进展.结论SPNET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对化疗和放疗较敏感.......
作者:白红民;李天栋;王卓才;李建亭;王玉宝;王国良;张小鹏;高寒;王伟民 刊期: 2006- 07
-
脑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3例脑静脉血栓单独或联合采用经颈动脉溶栓、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连续溶栓、静脉窦成形(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辅以全身抗凝治疗.结果治疗后颅内压均明显下降,除1例ICP降至350mmH2O者失明,1例行静脉窦球囊扩张成形者(拒绝接受静脉窦支架置入)由术前760mmH2O降至450mmH2O外,其余病人ICP基本稳定在200~260mmH2O.颅内......
作者:李生;李宝民;余新光;张远征;王君;曹向宇;李翀 刊期: 2006- 07
-
岩上静脉的应用解剖及其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岩上静脉的解剖特点,为临床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取15例(3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静脉乳胶灌注处理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岩上静脉的位置、形态、分支及变异等情况,以及与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等的毗邻关系.对60例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病人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观察岩上静脉及其属支的各项情况.结果①岩上静脉位于蛛网膜下腔间隙内,呈游离悬空状,多由2~3支属支静脉汇......
作者:黄坤;徐飞;高宝山;段云平;钱盛伟;常庆勇;张继志;金点石;曲凯 刊期: 2006- 07
-
经眶颧-海绵窦入路夹闭基底动脉瘤的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探讨在经眶颧-海绵窦入路手术中增加基底动脉上段显露的方法.方法在10例标本上模拟经眶颧-海绵窦入路,观察磨除前、后床突后对基底动脉上段的显露情况.结果磨除前床突后形成的间隙为床突间隙;前床突下颈内动脉与动眼神经间的膜为颈内动脉动眼神经膜,沿此膜可进入海绵窦;磨除后床突后,暴露鞍背、上斜坡,即可显露基底动脉上段.结论在经眶颧-海绵窦入路手术中磨除前床突和后床突,可增加对基底动脉上段的显露.......
作者:刘军;曲元明;孙基栋;徐广明 刊期: 2006- 07
-
PLGA-地塞米松缓释剂的合成及脑内局部应用研究
目的合成地塞米松缓释剂,探讨局部应用地塞米松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国外进口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以溶解挥发法制备PLGA-地塞米松缓释剂.体外进行PLGA-地塞米松微球载药率测定,从而得到合适浓度的微球,继而制成10mg和4mg两种规格的缓释片,并对缓释片的载药率进行筛选.将制成的缓释片植于大鼠颅内,经高压液相法测定出不同部位及不同时间的脑组织药物释放率.结果制得的PLGA-地塞米松微球......
作者:马晓东;郭小明;张纪;周定标;许百男 刊期: 2006- 07
动态资讯
- 1 多系统萎缩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 2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面听神经保留技巧
- 3 fMRI辅助脑功能区病变手术设计的应用
- 4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 5 骶神经根鞘囊肿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6 PICCO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中的临床研究
- 7 神经从素A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意义
- 8 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 9 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鞍区病变(附24例分析)
- 10 小脑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 11 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解剖学基础
- 12 加强颅脑损伤技术研究、规范临诊治
- 13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附204例分析)
- 14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 15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
- 16 扩大Le Fort Ⅰ型截骨入路在切除颅底肿瘤中的应用
- 17 计算机立体定向系统与神经内镜结合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 18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 19 180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附1 55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