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介绍国内最新神经外科进展和一般情况。可在邮局订阅,也可邮寄汇款至本编辑部。                

首页>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122X
  • 国内刊号:44-1459/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第09期

三种方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

高成;陈会荣;刘相轸;赵振环;李敬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模型, 动物, 血管痉挛, 颅内, 脑损伤
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方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PIC)、枕大池2次注血法(ACM)和交叉前池注血法(APC)制作大鼠SAH模型.观察不同模型的病死率、蛛网膜下腔血液分布及含量、脑血管痉挛程度及持续时间、伴发脑水肿、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等方面的改变.结果 三种方法均成功制作SAH模型.病死率:PIC为46.2%,ACM为25.0%,APC为11.1%.血管痉挛高峰时间:PIC与APC均为第2天,第3-5天恢复正常;ACM为第5天,持续7 d.蛛网膜下腔血液量:ACM为(240.50±25.38)μl,APC为(172.15±25.45)μl;PIC模型变异大,为60-520#xl,平均(267.12±45.86)μl.PIC模型脑水肿重,ACM与APC模型脑水肿相对较轻.PIC模型造成严重的BBB通透性损害,另两组损害程度相近.结论 三种方法制成的模型适用于研究SAH不同病理生理改变的需要.PlC脑水肿重,病死率高,适用于SAH后脑损害的机制研究;ACM脑血管痉挛的时间特征与人SAH后血管痉挛接近,适用于血管痉挛的机制研究;APC血液恒定分布于前循环,病死率低,适用于研究SAH后急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