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介绍国内最新神经外科进展和一般情况。可在邮局订阅,也可邮寄汇款至本编辑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122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459/R
邮发代号: 46-21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122X
- 国内刊号:44-1459/R
- 出版周期:月刊
-
帕金森病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术后参数的调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DBS)术后脉冲发生器的参数调整.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帕金森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丘脑底核DBS,单侧电极植入45例,双侧电极植入72例;并记录术后刺激参数的调整.结果刺激参数:双极刺激电压1-4V,单极刺激电压1-3.6V;脉宽60-90μs;频率130Hz.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的改善率,双侧刺激较单侧刺激明显(P......
作者:高歌;牛朝诗;傅先明 刊期: 2011- 09
-
小脑扁桃体下疝的MR分型
目的研究小脑扁桃体下疝MR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病人进行M7检查,除常规矢状位外,增加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小脑扁桃下疝深度6-13.6mm,平均10.1mm.结合MR轴位及冠状位,对小脑扁桃体下疝进行分型.结果①根据双侧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单侧压迫型20例,双侧压迫型25例.②根据压迫部位:后方型31例,侧方型11例,侧前方型3例.45例均实施小脑扁桃体下疝显微切......
作者:吕学明;袁绍纪;张荣伟;刘子生;陈援朝;吕福林;郁冰冰;彭兆辉;姜庆军;李杰 刊期: 2011- 09
-
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解剖研究
目的对颈动脉分叉区神经结构进行系统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颈动脉分叉区颈丛神经、脑神经、交感神经的走行、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测量其间距,明确其空间分布关系.结果耳大神经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到乳突尖的距离为(27.5±5.4)mm.颈横神经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到乳突尖的距离为(54.0±6.3)mm.舌下神经与颈拌上根分叉点到颈动脉分叉凹陷部低点的距离......
作者:王浩;田力学;张洪兵 刊期: 2011- 09
-
颅脑损伤后冷环境下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冷环境下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方法8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冷环境致伤组、常温致伤组、冷环境对照组和常温对照组,每组20只;致伤组以撞击法制作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仅行开颅手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比较各组大鼠的体温变化、凋亡细胞及凋亡蛋白阳性率差异.结果冷环境致伤组致伤后大鼠体温显著下降.不同致伤......
作者:万登峰;贺建雄;虞露立;习斌;沈晓黎;邓志锋 刊期: 2011- 09
-
分子标志物应用于恶性胶质瘤诊治的研究进展
恶性胶质瘤是成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故易复发而难以治愈.随着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应用,已发现一系列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有实用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其中染色体ip/19q,O6-甲基鸟嘌吟-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异柠檬酸脱氢酶(1DH)是成人恶性胶质瘤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完善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开辟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胡新华 刊期: 2011- 09
-
脑胶质瘤的治疗进展
脑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对胶质瘤标准治疗方案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出现多种新型的治疗方式,本文就其中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作á综述.......
作者:杭春华 刊期: 2011- 09
-
颈内动脉分叉处巨大动脉瘤显微手术1例
1病历摘要女,58岁;因突发意识不清伴剧烈头痛2h入院.查体:嗜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光反射迟钝,眼球运动正常,言语含糊,颈项强直,四肢肌力Ⅳ级.Hunt-HessⅢ级.头部CT示:鞍上池、环池、脑沟、纵裂池内可见高密度影,右侧外侧裂周围高密度类圆形占位病变,直径约2.7cm.DSA示:右侧颈内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直径约2.6cm.头部CTA示:右侧颈内动脉分叉处26.1mm×25.......
作者:施明翰;蒋传路 刊期: 2011- 09
动态资讯
- 1 影像学判断标准及栓塞体积比指导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比较
- 2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病变
- 3 三叉神经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74例分析
- 4 垂体脓肿一例报告
- 5 侵及颅底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
- 6 术中高场强MRI引导下成人幕上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定量研究
- 7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 8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9 分子标志物应用于恶性胶质瘤诊治的研究进展
- 10 导引式穿刺法气管套管放置术的应用与护理
- 11 组织芯片技术与神经肿瘤研究
- 12 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 13 颅内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79例分析
- 14 非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
- 15 高血压脑出血的个体化微创治疗
- 16 应用锁孔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17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治疗方法的探讨
- 18 机器人辅助无框架定位颅内电极埋植(附19例分析)
- 19 经岩骨后人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 20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处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