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介绍国内最新神经外科进展和一般情况。可在邮局订阅,也可邮寄汇款至本编辑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122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459/R
邮发代号: 46-21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122X
- 国内刊号:44-1459/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本杂志介绍国内最新神经外科进展和一般情况。可在邮局订阅,也可邮寄汇款至本编辑部。
1 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1.1 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逻辑性和实用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文通字顺。论著、综述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 (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经验类文稿、短篇及病例报告等不超过2000字。
1.2 “时讯”栏目: 本刊对重大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的创立及罕见病例的报道使用“时讯”栏目,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发表,确保创新成果不失时效。凡要求以“时讯”栏目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省级查新报告。经审核同意后我刊将在收到稿件后2个月内刊出。
1.3 争鸣与讨论: 本刊希望持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稿能在本刊进行争鸣与讨论,使某些问题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同时也欢迎对本刊已发表过的文稿进行追踪、讨论,提出读者的不同研究结果或看法。
1.4 来稿需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无一稿二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使用其他医院资料者需提供该医院的投稿证明材料。
1.5 基金项目: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基金或属攻关项目,请在文稿首页脚注中注明,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项目 (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如已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请将获奖证书复印件邮寄本部。本部收到获奖证书后将根据获奖的等级奖励人民币200~500元,并赠送全年杂志一套。
1.6 本刊对稿件的处理权限: 根据 《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在接到本刊收稿回复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意见者,系论文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按照 《著作权法》 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3个月不寄回者,按自动撤稿处理。
1.7 版权: 来件一经接受刊登,第一作者需征得全部作者同意并在 《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和独家代理授权书》 上签名,该论文的专有使用权即归本刊编辑部所有。本刊编辑部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已刊登的论文,未经本刊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1.8 稿酬: 稿件刊出后本刊均付一次性稿酬 (含电子与网络版稿酬),并赠送当期杂志2册。述评、综述、讲座、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文稿作者本刊赠抽印本10册。样刊、稿酬均寄发给第一作者。
1.9 临床试验注册号: 为增加临床试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的质量及公众信任度,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于2004年9月在美国 《内科学纪事》 发表述评,提出从2005年7月1日开始,其成员期刊只发表经公共试验注册机构注册的临床试验结果报告。中国医药卫生期刊协作组2006年4月发表 《成都宣言》,也承诺从2009年1月起逐步实施只发表经注册的临床试验报告。 本刊作为“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和发表协作网”成员单位,优先发表经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研究报告。
1.10 投稿方式: 本刊现已全面采用网上投稿,请作者登录本刊网站 (http://zwqx.cbpt.cnki.net/),按页面相关说明操作投稿。
2 撰稿要求
2.1 文题: 文题应具体、确切,高度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而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中文文题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题。
2.2 署名: 作者单位要写全称 (著录到科室),并注明城市和邮政编码。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右上角用数字标明以示区别。作者单位按作者标注序号排列。 英文摘要中,中国作者的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汉族作者姓名姓在前,复姓连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名不缩写,姓与名之间空1个字距。对于复姓或双名的汉语拼音音节界限易混淆者,应加隔音号“′”。
2.3 摘要: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要用第三人称进行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一般不分段落。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等需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 (公知公认者除外)。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 (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临床试验研究论文结构式摘要的小标题也可以扩展,例如背景可包括背景资料和研究目的,方法可包括研究设计、试验机构、研究对象、干预措施、主要测量指标等,结论可包括最终结论、应用前景和优缺点等。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对译,并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2.4 关键词: 文稿应选取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需标引3~5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相互对应。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MeSH数据库 (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 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 《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 如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 (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
2.5 前言 (引言): 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字数不超过150字,有关未尽内容可放在讨论第一段。
2.6 对象与方法: 需描述研究对象 (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 的选择、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观察指标。临床试验研究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或其亲属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对象为患者时,须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病例纳入标准及一般情况等,必要时还应说明剔除标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交代干预方法的设计 (随机方法) 和所采用的盲法。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时,须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 (月) 龄、体质量、饲养条件、健康状况以及实验动物合格证号等。创新的方法应详细说明“方法”的细节,以备他人重复。改进的方法应详述其改进之处,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原封不动使用他人的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详述。
2.7 结果: 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若有图表,正文中必须简述插图的主要特征或表格的重要数据,不必复述全部数据。应着重总结重要的研究结果。对研究结果应进行必要的统计学推断,并报告相应的检验统计量和精确的P值。
2.8 讨论: 着重讨论创新的研究结果及重要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启迪作用。如果不能得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并应注意与其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尽量避免重复前言和结果部分的叙述。
2.9 医学名词: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 《医学主题词表 (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 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和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 (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 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2.10 图表: 凡可用简单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同一内容不宜文字、图和表重复表述。每幅图表应冠有图 (表) 题及图 (表) 序。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 (表) 的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一律采用三横线表 (顶线、表头线、底线),一般来说表的纵栏部分是主语,横栏部分是谓语。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的标示符合数学原则。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同时在正文中要标示图位。除Word中的图片外,请务必提供原始图片或“*.jpg”格式图片 (勿作任何标记),以利排版时统一标注。数码相机图片象素要求在400万dpi以上。
2.11 统计符号: 统计名词和符号请按国家标准 《统计学名词和符号》 的规定书写:样本数n、算术平均数x、标准差s、标准误Sx、t检验、F检验、相关系数r、概率P采用英文斜体,卡方检验χ2、自由度υ采用希文斜体;P值前应给出检验值,如t值、F值、χ2值等。
2.12 计量单位: 执行国务院1984年2月公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法案,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请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的 《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书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应多于1条,如mg/kg/d应写为mg/(kg·d),不写为mg·kg-1·d-1。
2.13 数字: 执行GB/T15835-1995 《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时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为1/4个汉字空,如:“1,328.4763”应该写为“1 328.476 3”。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号不能省略,如:5%~95%不可写成5~95%,(50.2 ± 0.6) %不可写成50.2 ± 0.6%,但可写成50.2% ± 0.6%。幂次相同的参数范围,前一个参数的幂次不能省略。如:3 × 109~5 × 109不能写成3~5 × 109,但可以写成 (3~5) × 109。
2.14 缩略语: 凡已被公认公知的可直接使用。如:IgM、ATP、DNA、ACTH、HBsAg等。未被公认公知 (不常用的),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在圆括号内写出全称加“,”后,再写出原词缩略形式。如: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缩略语不得移行。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2.15 致谢: 置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文字力求简练,并应征得被致谢者本人同意。
2.16 参考文献: 应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尤应以近5年文献为主,追溯性文献除外。文内文献号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照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位,全部著录;超过3位,可以只著录前3位,后依文种加表示“, 等”的文字 (如西文加“, et al”,日文加“, 他”)。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用西文或汉语拼音字母书写的著者的姓,采用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的形式;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书写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 作者 (三位以内姓名全列;三位以上只写前三位,后加“等”或“et al”). 文题 [J]. 刊名, 年份, 卷(期): 起-止页.
著作:作者. 书名 [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发文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
精神分裂症伽玛刀治疗(附13例报告)
我院自1997年7月~2000年9月对13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伽玛刀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伟;李冰;张丽君;刘灿虎;金道云 刊期: 2001- 04
-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研究计划性、分期血管内栓塞在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2例.首次治疗均采用单纯多支架植入,随访动脉瘤再通则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初次术后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次全栓塞3例,不全栓塞1例.随访6~18个月,平均6.3个月.DSA显示动脉瘤再通3例,其中予再次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行动脉瘤孤立及颈......
作者:陈状;李林;公方和;王伟民 刊期: 2011- 11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进展
脑静脉(窦)血栓(CVST)包括皮质静脉、深部脑静脉和硬膜静脉窦的血栓.1825年,Ribes首次描述了1例45岁的男性全身恶性肿瘤病人,尸检时发现了上矢状窦血栓.以往认为CVST比较少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病例被确诊,治疗方法也在更新.我们在1990年前后开始关注此病,并采用蛇毒经颈动脉途径进行溶栓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由于对此病尚缺乏足够认识,仍有一些病例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因......
作者:余新光;王鹏 刊期: 2006- 07
-
脑缺血的非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各种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机制和终结局都是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在脑缺血发生后,应用各种方法及时恢复或重建再灌注,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修复或替代受损神经细胞,是治疗的主要策略.......
作者:罗其中;周洪语 刊期: 2003- 04
-
大脑中动脉瘤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
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破裂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伴外侧裂血肿,Hunt-Hess分级较高,且MCA解剖复杂;因此,MCA动脉瘤总体治疗效果较差.开颅夹闭一直被认为是MCA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随着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很多医疗中心已将介入栓塞作为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也有报道介入栓塞是MCA动脉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因此,MCA动脉瘤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文献,......
作者:王君升 刊期: 2012- 11
-
微孔导管浣洗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孔导管浣洗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n=86)和对照组(n=42).研究组行微孔导管浣洗术,对照组行YL-1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12个月,研究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YL-1......
作者:赵凤鸣;张娜娜;武海龙;姚志刚;孙晓立;苏瑞红;刘宏雷;贾文志;郝亮 刊期: 2016- 07
-
中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个体化设计(附102例报告)
目的采用个体化设计、中小骨窗开颅的手术方法治疗Ⅲ级以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方法依据头颅CT扫描,个体化设计中小骨窗大小为大血肿层长径的1/2×血肿层厚的3/5.对102例中小骨窗手术病人与38例常规大骨窗手术病人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在血肿清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和早期预后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个体化设计中小骨窗开颅手术方法能充分满足直视下清除血肿的需要,而且有手术时间短、组织......
作者:郭希高;苏杭;陈建民;李子坚;容耔耘 刊期: 2002- 02
-
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病因和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
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常合并多种骨关节畸形及其他病变.在其发病因素中,国人常见的是寰枕融合和(或)C2.3融合.发生寰枢椎脱位的机制为寰枢关节活动的代偿性增加.而国外文献报道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炎症造成的齿状突周围骨、韧带结构的破坏在寰枢脱位的发生中起很大作用.本文对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的病因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段光明;周定标 刊期: 2007- 06
-
带蒂转移颞肌筋膜肌瓣修补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鼻漏常见于颅脑外伤或颅底肿瘤切除术后,大多采用保守治疗,但病程超过1个月以上应考虑手术治疗.作者近年来共收治各种部位的脑脊液漏26例,其中脑脊液鼻漏20例,全部行手术治疗,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松;王太周;袁贤瑞;王茂山 刊期: 2000- 03
-
积极合理治疗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包括发生于椎管内各种组织,如脊髓、神经根、脊膜和椎管壁组织的原发性与继发性肿瘤,年发病率为0.9/10万~2.5/10万,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是一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神经外科疾病.......
作者:徐启武 刊期: 2007- 11
动态资讯More >
- 1 三种常用导管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术中的对比观察
- 2 经皮微球囊压迫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3 积极开展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
- 4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皮质造瘘术对基底核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 5 颅外巨大颈内动脉瘤1例
- 6 瑞芬太尼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脑氧代谢影响的比较
- 7 Hedgehog信号通路靶向治疗髓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 8 Rasmussen脑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9 经小脑脑桥裂上、下支入路全程减压治疗面肌痉挛
- 10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脑桥出血6例分析
- 11 显微镜导航在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
- 12 显微神经减压术治疗顽固性枕大神经痛
- 13 手术后继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2例
- 14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 15 颞下经天幕入路显微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分析
- 1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 17 神经内镜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研究
- 18 应用复合手术室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 19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血清IGF-1动态变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 20 第四脑室脑膜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